快递业迎年度大考:服务持续升级 包裹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3-12-03 09:17:54 来源: sp20231203

  快递业迎来年度大考

  10月23日早上7时39分,随着一件网购羽绒服从京东亚洲一号青岛物流园发出,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第1000亿件快件产生,比去年达到千亿件提前了39天。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快递行业供需两旺,业务量连创纪录,进一步展现出邮政快递业的强大韧性与活力,彰显了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

  从11月1日开始,到2024年春节前夕结束,时长102天的快递旺季就要开始了。旺季来了,寄递企业做了哪些准备?快递送达时效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包裹跑出加速度

  在京东亚洲一号青岛波司登KA仓1号库,高高低低的货架上载满了各种款式的羽绒马甲、羽绒外套。一边的分拣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对每一件羽绒服拆包、检查、打包,另一边的电子面单打印机也没闲着,不停地“吐”出新的订单。

  “今年第1000亿件快件就诞生在这里,从消费者下单到收到货,仅用了6个小时。”京东物流青岛供应链运营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迎接年度旺季,京东亚洲一号青岛智能产业园从10月初开始备货,针对畅销商品,优化调整到靠近生产区的位置,待客户下单后,便能够以最优的作业模式进行订单出库。同时,升级改造了自动化分拣中心,包裹进出最快只需十几分钟,包裹的分拣效率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青岛亚洲一号还与德州亚洲一号遥相呼应,覆盖山东全省并辐射晋冀鲁豫地区,且与周边多个城市仓群构成一体多面的物流仓配网络,让更多区县的消费者都能享受到半日达、当日达的服务。

  10月26日,尽管“双11”还没正式开售,但物流企业早已行动起来。记者在菜鸟仓库和菜鸟速递网点发现,一批包裹已提前进行预处理,部分包裹已送达至消费者附近的快递网点。菜鸟速递杭州聚橙站网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站点里已陆续到了不少极速达的包裹,都是附近小区的消费者买的,“等10月31日晚8点消费者付完尾款,我们会连夜派送,最快几分钟就能送达”。

  据介绍,今年“双11”,国内菜鸟仓配一体供应链服务将通过对预售包裹提前处理下沉到快递网点,实现更大规模的半日送达。同时上门服务也将继续是菜鸟速递的标配,菜鸟驿站则在全国核心城市提供按需上门服务。在海外市场,菜鸟将联合速卖通在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和韩国等多个国家提供“5日达”国际快递快线服务。

  将预售包裹提前处理,既让预售包裹更快送达,也为“双11”当天现货发售的订单留出了处理的产能。

  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双11”期间,京东物流到仓服务打造对标快递级揽收和截单时效标准。升级后的商务仓通过算法模拟,可为客户提供合理备货方案及补货计划,提升库存运转效率,减少跨区发货,全面实现商务仓时效提速。截至目前,商务仓常态订单中,超90%可实现当日达、次日达。

  服务持续升级

  上午11点左右,中通快递青岛分拨场地,装满出港快件的卡车陆续抵达卸货垛口。随着伸缩机缓缓推进,一件件包裹通过伸缩带进入分拣流水线。

  记者发现,场地内的卸货垛口并没有全部运行。“现在的进出港货量还只是日常水平,预计今年高峰期会从11月1日凌晨开始。”分拨场地负责人闫建广告诉记者,为了适应业务旺季的工作节奏,场地从9月份就开始调整作业模式,通过增加轮班频次及预备人员、延长操作时间、提前筹备运力补充等措施,提高人效。具体来看,到件分拣保证24小时运转,出港操作依据快件增量延长工作时长。根据预测,旺季期间,青岛中通单日进出港包裹量将超300万件。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电商平台的预售或“现货开卖”的时间都提前了。如此一来,对快递企业的应变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0月17日,顺丰航空第85架全货机正式入列,这是顺丰航空于2023年投运的第8架全货机。随着2023年“双11”物流高峰临近,飞机运力的扩充也将促进提升航空快件时效与消费寄递体验。目前,顺丰85架全货机被投放于国内的40余个城市,顺丰航空可结合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匹配机型、定制航线。

  除了运力升级,在旺季前夕,顺丰产品的覆盖面也进一步扩大。凭借独特的多班次配送能力和营运模式的创新,“同城半日达”已扩展覆盖200多个城市。这项服务不仅以平均6个小时送达的时效能力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同城快递领域适用的场景也非常多元。比如,重要场合的礼服、演唱会门票等物品均可以按需送达。以青岛海鲜为例,买家在电商平台下单后,快递小哥会在1小时内上门取件,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生活的便利。

  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数据管理处副处长许良锋表示,基于快递大数据平台分析,行业运行处于高位发展态势。随着全行业基础设施布局日趋完善,以及数字化、自动化、无人技术不断推广应用,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持续增长,占比逐年提高,其中中部增长尤其明显。在时效方面也较以前有了明显提升,三天内的妥投率提高比较明显。从数据来看,更多来自广大农村的农产品正在通过快递这张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产能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我国邮政快递业持续快速发展。自3月份起,单月快递量超百亿件,月均业务收入超900亿元,创历史新高。

  “这些发展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供需两方面的共同发力。”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快递管理处处长杨飞分析说,在需求侧,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消费市场不断复苏,满足衣食住行的线上购物需求急剧增加,宏观经济向好的态势极大释放了行业的发展动能,有效带动了行业规模的持续扩大。

  在供给侧,行业城乡发展更加均衡,区域差异有所缩小,设施建设更加完善。通过“快递进村”工程的实施,快递企业在农村地区加大投入、完善网络,消费品下乡进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渠道更加畅通。中西部快递发展提速,业务量、收占比均有所提升。在提高国内运输、分拣整体效能的同时,行业还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持续完善境外枢纽、海外仓布局,服务网络通达国家和地区数量进一步增加,有效夯实了行业发展基础。

  邮政快递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具有联系千家万户、连接千城百业、连通线上线下的显著特点,是经济发展与消费活力的“晴雨表”,在促进消费、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制造业、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每年的快递业务旺季都是行业发展动能进一步释放的关键时期,也是企业产能提升的重要窗口期。”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系统全行业要继续发挥“错峰发货、均衡推进”的核心机制作用,夯实行业基础,巩固良好发展态势,充分发挥邮政快递业的重要作用,让一件件包裹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国快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韩瑞林表示,快递企业要合理安排仓储物流计划和发货节奏,均衡平稳推进邮件快件处理进度,充分利用末端设施提高投递服务能力,开展多形式的农村末端共同配送。同时,改进国际邮件快件处理能力,保障网络和人员稳定,合理调控货量集中城市收投节奏,强化投申诉处理能力,综合提升业务旺季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此外,还要落实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方案要求,推广电商快件原装直发,使用认证包装产品,减少易耗包材用量,加大新能源车辆投用,全方位降碳减排。

  吉蕾蕾 【编辑:房家梁】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srv/inbracbrasilcombr.17ef1931.configr.cloud/www/css/news.php:13) in /srv/inbracbrasilcombr.17ef1931.configr.cloud/www/css/news.php on line 17
侨界科学家夫妇归国“创业” 捐百万元积蓄设助学基金 - 国家发改委:中欧班列累计开行8.1万列 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

侨界科学家夫妇归国“创业” 捐百万元积蓄设助学基金

发布时间:2023-12-03 09:17:55 来源: sp20231203

   中新网 上海10月30日电(范宇斌 沈莹)在上海理工大学建校117周年之际,学校收到了一封来自上海理工大学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能研院”)窦世学院士、刘化鹍院士的来信。这对院士夫妇在信中娓娓道出了自己在耄耋之年毅然回到中国再创业,以及希望捐赠100万元成立助学基金的心愿。

  出生于东北农村的科学家窦世学是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致力于纳米、能源、超导与电子材料领域研究。2022年,80多岁的院士夫妇俩放弃了国外舒适的退休生活,带领团队归国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

窦世学院士、刘化鹍院士捐献100万元设立“鹍学英才奖励基金”。 沈莹 摄

  归国圆梦,捐款设立助学基金培育科创人才

  10月28日是上海理工大学建校117周年校庆日。当日,窦世学院士、刘化鹍院士拿出自己100万元积蓄捐献给学校,并设立“鹍学英才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和优秀论文,吸引有志加盟能研院的优秀人才,攻克可持续能源系统的难点痛点。

  他感慨道,自己从小在中国接受基础教育,造就了自己始终保持拼搏的精神底色,即便耄耋之年也希望实现初心使命。

  窦世学12岁就独自离家到外地求学,从吉林大学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再到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窦世学把纳米、能源、超导与电子材料领域研究作为“最壮丽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着。

  作为窦世学最亲密的爱人、最好的“战友”,刘化鹍也在能源材料研发领域发光发热,1994年以来她发表了数以百计的学术论文。“我们退休后,本来可以在海边的公寓颐养天年,但在我们心中,拼搏奋斗才是我们人生最大的快乐,所以我们决定回国做贡献。”窦世学表示,回中国创建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这是他们一生中最后一个梦想。

  窦世学告诉记者,对于超大团队的人才引进、成果建设来说,此次捐赠可能微不足道,他们更希望以此为种子,促进更多工业、企业及有实力的校友会朋友圈加入到能研院的事业中来,共同围绕“超导风机发电—先进储能—绿色氢能”构建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攻克相关领域的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关键难题,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窦世学院士、刘化鹍院士工作时候的场景。 沈莹 摄

  扎根杨浦,推动能研院走上“快车道”

  2022年底带领团队归国后,窦世学夫妇俩在上海理工大学创建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并选择扎根于上海杨浦这片热土。

  两位院士带着奉献能源事业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初心来到上海理工大学。他们深知这一目标的艰难与挑战,但上海理工大学对能研院建设的大力支持让整个团队充满信心,也让窦世学夫妇俩深受感动。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表示,人才是关键,人才是纽带,窦世学院士和刘化鹍院士为上海理工大学的科研带来巨大的助益,也为校园带来了崇尚科学的精神和氛围。

窦世学院士、刘化鹍院士工作时候的场景。 沈莹 摄

  如今,窦世学夫妇俩归国后的生活忙碌充实,同时让他们感到身心愉悦。“上海杨浦区还在为我们准备人才公寓,让我们感受到杨浦区对人才的尊重和爱护。”刘化鹍告诉记者,未来他们将扎根在这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谈及未来,窦世学夫妇俩仿佛两个刚创业的新青年,满怀感恩、激情与希望。他们希望,有越来越多人才能够汇聚上海,共谋美好未来。(完)

【编辑:惠小东】